據專家介紹,橡膠隔震墊是由薄橡膠板和薄鋼板分層交替疊合,經高溫、高壓下整體硫化而成,它可以有效減輕地震反應70%~90%。
建筑支座的安裝在支座安裝之前應對支座的安裝位置進行測量檢驗,支座安裝平面應和支座的滑動平面或滾動平面平行,其平行度的偏差不宜超過2‰。
支座的選用及安裝首先,對于建筑標準跨徑小于10m的簡支板、梁橋,我們大多直接采用油毛氈墊層,高等級公路建筑有的也使用橡膠平板支座。
空中樓閣模式即為層間隔震(圖,在隔震結構中屬于“高大上”,但其實在出現很早,北京的通惠家園就是經典案例,它是在車輛段上搞開發,相當于在工業廠房頂上再蓋高層住宅,而且是很多單體結構,可想見其難度和挑戰。
目前板式橡膠支座主要用于6—20M中小跨徑的鋼筋混凝上、預應力混凝土及鋼的鐵路建筑上,大支座反力約達2.2MN。
設計單位如何確定隔震橡膠支座的規格,對結構進行初步設計。假設該建筑上部結構通過使用設防來降低一度,也就是先假設—個水平向減震系數,用減震后的水平地震作用對結構進行初步設計。
限位裝置:不同的限位裝置各有優缺點,其選擇是否合適會影響摩擦擺支座的隔震效果。限位裝置的設計需要考慮橋梁結構受力體系等相關問題,因為在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因限位裝置的參與會改變受力狀態,使下部結構內力分布和位移發生變化。如果僅將限位裝置作為構造措施,或忽略其與主梁的碰撞作用,可能會對橋梁結構造成不安全的影響。
隔震技術是通過在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層,以避開地震對建筑物的能量輸入。近年來發明了種類繁多的隔震裝置,按其原理不同可分為彈性支承與滑動支承兩大類。彈性支承類隔震裝置主要有鉛芯橡膠隔震支座,夾層橡膠隔震支座和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等,一般采用橡膠為柔性材料,地震時柔性材料發生較大水平變形,阻止了攜帶主要能量的高頻地震波向上部結構傳遞,上部結構所受地震作用顯著減小。而滑動支承類隔震裝置內部有一滑動界面,當地震引起的慣性力大于大靜摩擦力時,上部結構即可在隔震裝置的滑動界面上產生滑動,這樣可以避免劇烈的地表運動傳至上部結構,常見的有水平摩擦滑動隔震支座、滾動隔震裝置和摩擦擺隔震支座。

(圖一)建筑基礎隔震支座廠家
其隔震原理是通過支座的擺動,延長下部結構的自振周期,實現隔震功能。周期一般為橋梁固有周期的2倍以上,通常在2秒至6秒之間,以避免周期太大難以復位或周期太小導致梁體升高偏大。同時,通過滑動界面的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實現減震功能。
全面調查,經綜合考慮必要性、有效性、經濟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確定處理方案,而且處理方案要有針對性;2.對各類材料,包括新更換的建筑橡膠支座質量等要加強檢驗;安裝精度仍然要符合規范規定;3.施工安全性應考慮周全,統一指揮,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監控,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4.采用頂升法時,要認真做好測量、觀察、記錄工作。
如梁體已預制完成或因其它原因造成了不可調整的事實,建議采用環氧樹脂進行修復以保證支座接觸表面的平整。
這種支座除了具有GJZ板式橡膠支座的所有功能外,還使上部構造的水平位移不受支座本身剪切變形量的限制,能滿足一些建筑的大位移量需要。
能大大減小結構所受的地震作用,從而降低結構造價,提高結構抗震的可靠性。此外,隔震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地控制傳到結構上的大地震力,從而克服了設計結構構件時唯以準確確定荷載的困難;
但在實際工程中,除了要求考慮扭轉變形外,還要求上部結構的質心與隔震層水平剛度中心偏心率不超過3%,甚至在江蘇、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區要求偏心率不超過5%~2%,總體上比較嚴格控制質心剛心偏心率,以避免結構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結構發生過大的扭轉變形。
四氟板式橡膠支座進行中心受壓試驗是為了測試受壓時支座的壓應力與壓應變的關系,及支座在設計荷載下的壓縮變形值、殘余變形值,并從中決定支座的抗壓彈性模量與抗壓形變模量。
建筑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是一種特殊的結構支承裝置,它基于摩擦單擺原理來實現減隔震的功能。該支座利用滑動界面的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并通過球面擺動來延長梁體運動周期,從而實現減震和隔振的效果。

(圖二)建筑減隔震支座生產廠家
公路建筑盆式橡膠支座克服了以我們以往板式橡膠支座的一些缺點,其主要產品構造特點有二:一是將橡膠塊放置于凹型的鋼盆內,使橡膠處于有側限受壓狀態,大大提高了支座的承載力;其二是利用嵌放在金屬盆頂面的填充聚四氟乙烯板與不銹鋼板相對摩擦系數小的特性,保證了活動支座能滿足梁水平移動的要求。
作為監理人員,在防水材料進場時,不僅要檢查材料的合格證,同時還要與施工人員一起見證取樣,并進行復驗,復驗合格方可使用;另外,在進行防水施工時,監理人員應采取旁站、巡視、抽檢等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板式橡膠支座,對于不合格的節點應及時責令施工人員進行補救,嚴重時甚至可以使其重新施工。
鉛芯隔震支座安裝過程中,應做好安裝過程的施工記錄,上部結構施工過程中,每完成一層應作一次橡膠隔震豎向變形觀測。
因而其無固定支座和活動支座之分,所有縱向力和水平力由各個支座均勻分配,有加筋層的(橡膠板內含有幾層一定厚度的不銹鋼板)可提高支座的抗壓強度和抗壓剛度,適用于中等跨徑的建筑;無加筋層的僅適用于小跨徑的建筑。
水平精度傾斜度1/500隔震橡膠支座與設計標高高度差±3MM隔震橡膠支座位置精度X-Y方向±5MM裝置施工部之配筋架設下預埋板周邊的鋼筋配筋時要避開預埋錨筋及預埋套筒。
為提高抗震性能,在提高一度設防等級的情況下(抗震防烈度為8度,比本地區設防烈度高出1度),該樓又采用了國際的隔震技術,在建筑基礎上增加橡膠鉛芯隔震支座,進一步減輕地震對建筑造成的破壞。
經濟優勢:在實現同樣性能目標的條件下,相比其他隔震裝置具有更顯著的成本優勢。其安裝時只需用四個螺栓將支座與上、下支墩連接,操作簡單快捷,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大變形試驗后支座無損傷,可繼續投入工程應用,降低了檢測成本。此外,支座在大震位移下進行多次反復加載后滯回曲線完全重合,無損傷表現,說明支座在震后可繼續使用,無需更換,降低了后續維護成本。
另一種常見價格較低的由建筑板式橡膠支座衍生品種:板式橡膠拉壓支座,板式拉壓橡膠支座是在橡膠支座的中心設一根拉力螺栓,將支座頂板和下滑板聯接在一起.支座下滑板和底板及錨固定架板之間設不銹鋼板和聚四氟乙烯滑板,以使支座可以縱向滑動。

(圖三)LRB500鉛芯橡膠支座廠家
根據設計要求,板式橡膠支座在豎直方向上具有足夠的剛度,以保證大豎向荷載作用下板式橡膠支座產生較小的變形;在水平方向上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梁體由于汽車制動力,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徐變和負載所造成的橫向位移疊層橡膠支座;同時也應適應的要求,梁端轉動。
鋼筋種類及使用部位、鋼絞線或高強鋼絲種類及其對應產品標準,其他特殊要求(如強屈比等);鋼支座:鋼支座是靠鋼部件的滾動、搖動和滑動來實現支座的位移和轉動功能的。鋼質邊梁采用16MN精軋而成,錨固板及Φ16錨固筋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高層、超高層結構應根據情況補充日照變形觀測等特殊變形要求觀測要求;高低跨處變型縫應采取能適應變形的密封處理。高強螺栓和螺母必須訂做保護帽或塞,防止絲扣損傷。高阻尼橡膠支座(HDR),是在橡膠母材中添加碳或者其他元素,使疊層橡膠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質。高阻尼橡膠支座(HDR)用復合橡膠制成的具有較高阻尼性能的隔震橡膠支座。
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具體的工程需求和結構特點,選擇合適類型和規格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并確保其設計、安裝和維護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以充分發揮其隔震效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摩擦擺隔震支座在建筑、橋梁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我國,板式橡膠支座從1965年起出上海橡膠制品研究所、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市政設計院等單位開始研制與試驗,并先后在廣東、上海、山東、廣西、福建、江蘇、浙江和安徽等地部分公路橋上使用。
實例2:1995年日本阪神6級地震中,西部郵政大樓是隔震建筑。震后該建筑完好,設備無損,在救災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地震記錄顯示該建筑所受地震力僅為非隔震建筑的十分之一。
按材料分大致可分為:簡易支座、鋼支座、鋼筋混凝土支座、橡膠支座、特種支座(如減震支座、拉力支座等)在公路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橡膠支座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即板式橡膠支座和盆式橡膠支座。
顯有效地減輕結構的地震反應:從振動臺地震模擬試驗結果及已建造的隔震結構在地震中的強震記錄得知,隔震體系的上部結構加速度反應只相當于傳統結構(基礎固定)加速度反應的1/11~1/12。這種減震效果是一般傳統抗震結構所望塵莫及的,從而能非常有效地保護結構物及內部設備在強地震沖擊下免遭毀壞。
解如下:病害癥狀:建筑支座異常變形產生原因:大多因為落梁時不夠平穩,建筑支座存在較大的初始剪切變形。今天,一種防震減災的基礎隔震新技術應用于建筑中,可以使房屋建筑在大地震中保持完好無損、安全可靠。今天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金屬阻尼器的耗能機理是通過金屬元件的彈塑性變形來耗能。僅固定支座各方向和單向活動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力由原支座設計承載力的10%提高至20%。進場檢驗APPROACHINSPECTION進行所用千斤頂、油泵的配套標定。進入20世紀80年代時程分析法的應用使得隔震設計成為可能。進入施工現場戴好安全帽,穿戴規定地勞動保護用具;近來在工程上也獲得了特殊用途。
24小時咨詢熱線:
13323182312
QQ在線咨詢:
839308866
微信號:
13323182312